
黃耆(學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),為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原產於中國北方,現廣泛分布於亞洲及北美地區。別稱黃芪、北黃耆。黃耆的根部是常用的藥材,形狀略呈長圓形,表面有縱向皺紋,色澤通常為黃色或淺棕色。常見品種包括大黃耆(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. mongholicus)和小黃耆(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. chinese),主要差異在於產地和藥效。
五行顏色主要對照的顏色:黃耆的黃色對應土,具有補氣、養生的藥效,代表穩定、滋養的功能。
性味歸經:性溫,味甘,歸脾、肺經。根據中醫理論,黃耆具有補氣固表、益衛固護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特別適合治療脾虛氣短、外感風寒等病症。
功效與應用:黃耆以其強大的補氣作用而聞名,能夠增強免疫力、提升體力。常用於治療氣虛、倦怠、食慾不振、體力不足等症狀,並能加強脾胃功能。它還能固表止汗,對於自汗、盜汗等情況有效。黃耆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使它在治療感冒、呼吸道疾病中有著顯著效果。
應用上,黃耆可製成藥湯或藥膏,內服可補氣、強身、增免疫力,外用則可消腫止痛。常與人參、黨參等搭配使用,提高療效。也常用於炖湯,作為保健食材來增強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