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龍膽草(學名 Gentiana scabra Bunge),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及根入藥。別稱龍膽、青龍膽、野龍膽、山龍膽、苦根草。株高30–80公分,莖直立,葉對生,披針形或橢圓形,花藍色或紫色,花大而直立。常見種類包括大花龍膽(Gentiana scabra)、小花龍膽(Gentiana rigescens)、野生龍膽(Gentiana manshurica),依花色、葉形及株高略有差異。
性味歸經:性寒,味苦,歸肝、膽、胃經。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瀉火、利濕退黃、祛風止痛、解毒之功效。
功效方面,龍膽草常用於肝膽濕熱、目赤腫痛、口苦口乾、黃疸、濕熱帶下、胃熱消渴及風濕痹痛等症。含龍膽苦甙、揮發油、黃酮等成分,具有護肝、利膽、抗菌及抗炎作用。
應用上,內服可煎湯6–12克,多用於龍膽瀉肝湯治肝膽濕熱;亦可配柴胡、黃芩、茵陳蒿等藥同用。外用可搗敷潰瘍或濕疹部位。春秋採地上部分及根部,洗淨切片曬乾入藥,味苦性寒,適合肝膽濕熱及風濕痹痛症狀使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