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蟋蟀(學名:Gryllus bimaculatus),又稱蛬、促織、夜鳴蟲,為蟋蟀科昆蟲。自古除供觀賞外,亦作為藥用與食用昆蟲。其體含豐富蛋白質與多種微量元素,味香可口,常被烘烤、油炸或入藥膳食用,具高營養與醫療價值。
中醫認為,蟋蟀性寒,味鹹,歸腎、膀胱經。具有利尿通淋、行氣活血、消腫解毒、止咳平喘之功效。主治小便不利、水腫脹滿、咳喘氣急、風濕痹痛等症。其性寒能清熱利水,入腎膀胱經而通淋化濁,尤適合濕熱下注、水腫或尿道感染者使用;亦能平肝息風,有助鎮靜止癇與舒緩咳喘。
現代營養學指出,蟋蟀富含高品質蛋白質(含多種必需胺基酸)、不飽和脂肪酸、鈣、鐵、鋅、鎂、維生素B群等成分。具促進代謝、強化免疫、抗發炎、降膽固醇與抗氧化作用。蟋蟀蛋白易吸收,為低脂、高營養的替代蛋白來源。
綜合而言,蟋蟀兼具清熱利水、行氣活血、補虛強身之功效,是藥食兼用、營養豐富的天然昆蟲食材,適合養生保健與體虛調補之用。
